苗木技术
毛白杨破腹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
    

【分布】在山东、河南、河北、新疆及东北各地均有发生。山东一带发生普遍,发病株率常达40%以上。

【危害】破腹病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和树势,并可导致蛀干害虫的侵害和枝干病害大发生。同时,由于树干纵裂深达木质部,木材的利用率降低,破腹病是导致红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,受害严重时年轮之间易形成“脱圈”,影响出材率和工艺价值。 

【症状】毛白杨破腹病主要发生在树干基部和中部,纵裂长度不一,自数厘米至数米,宽度1~3cm,露出木质部,裂缝初形成时,表现为机械伤。春季三月份树木萌动后,逐渐产生愈合组织,但多数不能完全愈合。当树液流动时,树液不断从伤口流出,逐渐变为红褐色粘液,并有异臭。破腹病常常引起毛白杨红心。

【病原】毛白杨破腹病是生理性病害。在冬季低温条件下,当昼夜温度急剧变化,温差大时,树干外部比内部收缩得快,内部产生巨大应力,出现了力的不平衡变化。当这种应力超过组织强度时,就造成了一种撕裂现象(冻裂),俗称“破肚子”。这种现象发生在已是裂缝的组织上时,裂缝就向内及上下延伸。毛白杨红心病是由伤口直接诱发的一种生理病变,木质部变色是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的结果。 

【发生规律】在山东毛白杨破腹病的裂缝发生在12月中旬至1月份。主要集中在12月中下旬冬至前后,裂缝数占总数80%以上。1月份除产生裂缝外,主要是裂缝的延伸、加宽和加深,裂缝数占总数18%以上。一天之内,从傍晚到早晨气温低,容易产生冻裂。裂缝是低温时温度变化所造成。气温的下降强度,与裂缝的冻裂程度成正比。自2月至5月气温逐渐回升,愈合组织开始形成。由于早春干燥,以致造成裂缝及皮孔处产生增宽、伸长及破裂现象。 
        
裂缝产生的方向,大部分集中在树干的西南向及南向,部位在2m以下,前者占26.6%,后者为16.2%,西向为15.4%,东向为12.6%,东南方为11.4%,其余各方向甚轻。由于南向、西南向所受的日照时间长,温度变化大,当温度骤然下降时,树干内、外部产生了力的不平衡变化,造成树干外部开裂。 
        
树木生长的立地条件,对该病害的发生有着不同的影响。阴坡土壤湿润,受日照时间短,温度变幅小,发病株率低,仅为15.6%。反之,阳坡发病株率高达63.1%。岩石露裸,土壤瘠薄的砂地,发病重,病株率为47.8%。土层深厚的林地,发病则轻,病株率为16%。 
        
在纯林条件下,林内温度变幅比林外小得多,林内木不易受到低温时温度的突然变化而产生冻裂。林缘木因受外来温度变化的影响而易发生冻裂,发病率也高。一般情况下,林内木病害率为2.8%,而林缘木则为14.3%。在林木密度方面,表现为稀林发病重,密林病轻。四旁零星林木,管理差的,受害率高。靠近水源及湿度大的地方,病害发生率低。 
        
毛白杨红心病:引起木质部红变的因素很多。毛白杨植株的伤口是木质部变色的主要原因之一,且常是起源点。

【防治方法】1、适地适树的发展毛白杨。选择土质较厚的林地植树造林,营造适当密度的纯林或混交林。山地造林应选择阴坡或半阴坡,以减少温度变动的幅度。

2、加强抚育管理,提高树势,增强植株的抗逆性。

3、冬季寒流到来之前树干涂白或包草防冻。

4、早春对伤口可用刀削平以利提早愈合。加强病虫害的防治,并保护好树干,避免人畜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机械伤。